您可能知道广西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的岩溶山海奇观,但是您可知道大化红水河畔的岩溶石芽与壶穴景观吗?图片中的岩溶微地貌景观,就是来自红水河畔来自大化河段的岩溶石芽与壶穴。有道是“七百弄山海奇观天下闻,红水河岸芽壶秘境人未知。
石芽,是土下溶蚀和地表水沿可溶性岩石表面、节理等裂隙流动,在岩溶作用下经过不断溶蚀和侵蚀,形成的纵横交错形态其间发育的芽状岩体,高度厘米级至3米。壶穴,又称瓯穴,是基岩河床或冰川底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一般认为由急旋涡夹带砂砾石磨蚀而成。
红水河畔的河流岩溶石芽、壶穴与红水河一道,是造就A级大化县城景区(沿河带)的重要地质文化元素。如今红水河岸滩早期形成的石芽广布壶穴发育,在它们一旁红水河依旧滚滚流淌激流旋荡翻涌。水与石的对话,古与今的对话,这就是大化红水河的传奇。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