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素有“有色金属之乡”美誉,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广西已查明资源量的矿产有108种,对广西产业发展影响较大的矿产有28种,参与储量排名的有124种,其中25种金属矿产、59种非金属矿产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十位,玻璃用砂、高岭土、稀土、锰、铟、镓、锆等41种矿产保有资源量排名前三,铝、锡、锰、锑等重要矿产在国家资源安全保障中处于重要地位。
“十四五”期间,广西按照“政府主导、公益先行、商业跟进、科技引领、快速突破”的协调联动机制,切实贯彻落实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战略和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广西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勘查规划(2022-2035年)》,编制了分矿种分区带的专项勘查方案25个,配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完成4个国家资源基地建设方案。2021年-2025年,广西加大找矿勘查力度,重点围绕服务能源资源基地建设及广西产业发展,开展铝、锰、锡、锑、钨、锆、镍、稀土、萤石等战略性矿产和石英砂、碳酸钙等产业急需的矿产勘查工作。
广西地矿局作为广西找矿的主力军,立足广西矿产资源禀赋,按照“巩固锰铝锡锑,构建镍钴铀气,推动金锂钛钨,挖掘铌钽铍铷”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找大矿、找好矿、找急需的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一是充分发挥找矿主力军的作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的统筹安排和大力支持下,围绕国家下达给广西的找矿目标任务,组织精兵强将,加快实施广西找矿突破专项勘查。二是主动服务矿山企业,开展矿山深边部找矿,支撑服务矿山“增储上产”。三是充分利用广西地矿局部门预算前期经费的先行性作用,从全局预算总盘子切出部分资金,围绕重点成矿区带、重要矿山外围,开展铝、锰、锡、锑、镍、铜、页岩气、金、钛、高纯石英等战略性和广西产业发展急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优选找矿靶区,为战略性矿产勘查选区提供依据。四是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地质科研力度,围绕沉积型铝土矿、锰矿、页岩气、钨、锡、锑等矿产开展了一系列成矿理论和找矿技术方法研究,支撑找矿突破取得成效。
“十四五”以来,广西地矿局找矿成果不断涌现。其中,在桂西平果-靖西-德保地区探获大型沉积型铝土矿床3处、中型矿床2处,在桂西南靖西市、天等县和桂中忻城县探获大型锰矿床2处、中型矿床5处,进一步巩固了桂西南平果-那坡铝锰资源勘查开发基地建设;通过与矿业企业合作开展矿山生产勘探,探获中型萤石矿床1处、中型锡矿床1处;参与的“桂西右江地区新层位探获新类型钨锡矿床”项目获评中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深度参与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着力打造地质科技创新聚集地;融水-金秀地区镍矿、防城港-合浦地区锆矿等国家紧缺战略性矿产勘查取得新突破;岑溪洋塘钨矿区探获厚大钨矿体;页岩气调查在桂中坳陷和右江坳陷圈定8个远景区、9个有利区和2个勘查区;首次发现花岗岩型锂矿、晶质石墨矿等新矿种,为广西发展新型锂电池、石墨烯和缓解能源困局提供了新的线索和研究方向。
截至2024年底,助力广西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锰矿、锡、锑、铟、萤石、稀土等6个矿种的找矿目标任务,剩余的铝土矿、钨、镍、锆等矿种也即将完成任务;累计探获铝土矿、锰矿、萤石、锡、稀土等战略性矿产大中型矿床14处,另探获广西产业发展急需的碳酸钙资源量48亿吨、石英砂15亿吨、铅锌36万吨。
下一步,广西地矿局将继续聚焦地质找矿主责主业,以“增强战略性矿产保障能力”为首要任务,持续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
一是加大重点矿种找矿力度。以能源资源基地建设为主线,聚焦铝、锰、钨、锡、锑、镍、锆等优势和紧缺战略性矿产,精心实施广西找矿突破专项勘查,支撑服务能源资源安全战略;科学利用局部门前期预算经费,深入实施重要成矿区带战略性矿产调查评价工作,优选找矿靶区,为战略性矿产找矿提供更多勘查区块。
二是加强地质科技攻关。聚焦制约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大科学问题及勘查开发利用中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大战略性矿产成矿理论、成矿规律、找矿预测研究,破解“攻深找盲”技术方法和理论难题,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加快培养找矿技术骨干和人才队伍,为找矿突破提供先进的地质理论和勘查技术保障,助力矿产勘查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
三是科学谋划“十五五”找矿工作部署。配合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编制《广西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五五”实施方案》,优化调整地质找矿“四区”工作布局,制定“十五五”主攻矿种和找矿增储任务,进一步扩大铝土矿、锰矿、锡、锑、钨等广西优势战略性矿产资源基数,推动镍、锆等紧缺战略性矿产勘查增储,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及广西产业发展,为加快实现矿业经济产值破万亿元提供资源保障。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