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世峰 周寿海
今年6月,广西岑溪市洋塘矿区钨铅锌矿普查项目顺利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组织的野外验收和报告评审,均获评为“优秀”。这一成果标志着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地质队(以下简称“六队”)在该区域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初步探获了一处中型钨矿床。这不仅为广西完成“十四五”期间钨矿找矿目标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彰显了广西地质工作者的“硬核力量”。
作为“工业牙齿”,钨被誉为“高端制造的脊梁”,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关键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地表资源的逐渐枯竭,钨矿深部找矿成为新的挑战和方向。2021年8月,六队积极组织技术力量,发挥专业优势,编制并提交设计书,将广西岑溪市洋塘矿区作为勘查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深部突破,最终取得了探获一处中型钨矿床的成果。
“硬核”数据支撑找矿实现突破
说到洋塘矿区,六队党委书记、队长杨拓对矿区位置、曾开展过的勘查工作、取得的成果等如数家珍。
“历来的地质工作成果显示,这一带具有不错的找矿前景,然而地表的异常或局部的勘查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杨拓表示,六队从1984年以来一直持续不断开展深部找矿,特别是自2022年至今,通过不间断的努力,逐步揭示了地下矿藏的秘密,最终探获一处中型钨矿床。
此次找矿突破的背后,既是六队几代地质人坚持不懈的成果,更是地质数据不断积累下循序渐进的突破。
其间,该项目的地质工作者在广袤无垠的山野之间,在这场由“已知走向未知”的探索中,通过地质填图、实测地质剖面、物化探测量、槽探揭露、钻探验证以及样品测试,累计完成遥感地质解译255平方千米,1∶1万地质简测17.5平方千米,1∶1万土壤剖面测量50千米,1∶1万激电中梯剖面测量13千米,激电测深41点,槽探13403.96立方米,钻探5644.05米,窿道编录99.1米。
据六队副队长、总工程师韦鹏翔介绍,项目初期,团队按照传统思路在矿区中部洋塘地区寻找矽卡岩型矿化现象,但地表槽探结果显示,矿体并不如预期那样出现在褐铁矿化强烈区域,反而隐藏在看似普通的石英砂岩中。“直到ZK30001钻孔施工完成,在470~490米处发现了厚度达9.6米的工业级钨矿体。这一发现打破了团队原有的认知,标志着找矿方向的重大调整——由矽卡岩型为主转向矽卡岩与石英砂岩型并重,这是从0到1的质变,更是整个项目的第一个里程碑。”
随着多个钻孔验证工作的推进,团队逐渐确认了矿区钙质岩层的存在,并重新聚焦于接触变质矽卡岩类型矿体。但由于地表出露少、风化严重,找矿难度陡增。
项目负责人官晓艺说,又一次转折发生在ZK31501钻孔,于780~810米段发现真厚度约17米的含钨矽卡岩。当岩心被取出时,激动、欢呼、拍照、录视频……所有的情绪都在这一刻爆发。
“我们找到矿了!”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宣告,而是4年坚持与奋斗的结晶。
“硬核”团队支撑找矿不断向前
找矿突破的背后,起关键支撑作用的是六队组建了一支“硬核”团队。
作为刚加入六队不久的新人,吴文伟一入职就参与到这个“十年一遇”的重大项目中。他坦言:“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在竹林填图时,阳光照不进密林深处,蚊虫肆虐,山蚂蟥悄然附身;在实测剖面时,一脚踩空滑落陡坡,生死一线间靠一块岩石稳住身躯;在探槽现场,突遇土方崩塌,险些被埋……
“当时,我的魂都丢了。”回忆起这些经历,吴文伟语气中带着后怕,却也透着坚定,“我热爱这份工作,哪怕危险再多一点,我也愿意继续干下去。”
王润阳同样经历了从“小白”到“助理工程师”的蜕变。他深情地回忆起上一任项目负责人王功民的“传帮带”:“他总是亲自检查我们的工作,带我们再跑一遍路线,纠正错误认识,教我们如何更专业地观察、判断。”
“我们在矿区按照他平时教给我们的方法找矿,效果很好。”王润阳说。
作为地质新人,同时也是新婚不久的王润阳,在面对妻子的“牢骚”时,笑着说:“爱人能理解,虽然她会发牢骚,但也会从内心支持我。”不过王润阳也表示,在竹林填图时,大家不仅要应对湿热环境下的蚊虫侵袭,还要时刻提防山蚂蟥的“突袭”。那种没有痛感的叮咬,常常让人毫无察觉。
“第一次被咬,我们都吓坏了。”
“后来上山,高帮鞋、束裤脚、拉好领口,备好风油精,成了标配。”
这些看似繁琐的细节,却是野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地质人与自然博弈的真实写照。
当第一箱富含矽卡岩岩心被抬出地面时,大家迫不及待地将它带到阴暗处,打开钨光灯。那一瞬间,密密麻麻的天蓝色亮点,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闪现出来。
“亮闪闪的一片,我们终于找到矿了!”
“心里乐开了花!”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发现,而是一种信仰的实现,一种对大地深处秘密的回应。
“硬核”成果激励队伍日益精进
为进一步控制矿体在倾向上的延伸,六队在同一勘探线上布置了ZK31502钻孔,终孔深度达1080.25米,成为六队近20年来的最深钻孔。该孔在900~925米区间再次发现同一层位的矽卡岩型钨矿体,真厚度达15米。
从“零星亮点”到“厚层见矿”,不仅坚定了团队寻找矽卡岩型钨矿的决心,也初步揭示了矿体向深部延伸的巨大潜力。
据了解,六队现阶段共圈定矿体29个,其中已知矿体3个、新发现矿体26个。
杨拓表示:“从取得的成果来看,项目已完成了阶段性目标,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注入了强劲动力。下一步,团队将在现有基础上深化综合研究,加大勘查力度,持续优化找矿方法,力求取得更大的找矿突破。”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找矿任务,而是一代代地质工作者用脚步丈量山河、用汗水浇灌梦想的真实写照。他们不是英雄,却在默默守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他们没有掌声相伴,却在荒山野岭中书写着找矿传奇。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