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桂勘院采用创新技术为矿山生态修复制定“手术方案”

2025-01-22 12:03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作者:桂勘院 何木 蒋濮屹 报道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治理后效果图

本网讯(何木 蒋濮屹 报道)近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勘院)编制的《灵川县自祥采石场、长蛇岭采石场、桂兴采石场及独秀水泥总厂石灰岩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施工图变更设计报告》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据悉,该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位于漓江生态保护区范围内,且位于泉南高速公路(G72)、湘桂铁路及主要交通干道可视范围内,地貌景观破坏严重,极大地影响了桂林市的人居环境及旅游城市形象。2024年9月底,灵川县自然资源局委托桂勘院对该矿山原生态修复方案进行适当调整。针对常规复绿方法在南方岩溶山区石灰岩矿高陡开采边坡生态复绿效果不理想、后期维护成本高等不足,桂勘院从整体性、系统性、可持续性、经济性等角度出发对各种复绿方法进行综合对比,决定采用类壤土基质喷播技术对本矿山大面积的高陡开采岩质边坡进行生态复绿。该技术为国家首推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绿色技术,并于2023年被列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第一批)》,拥有永久性复绿优势、优良保水性优势、超长坡面复绿优势、坡面抗冲刷水土保持优势等多项优势,能有效让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山重披“绿装”。

本次变更设计,能有效改善破损山体以及主要干道可视范围内的地貌景观与地质环境,提高矿山土地综合修复利用水平,使该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成为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一个典型生态修复案例,打造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亮点工程;同时,使该项目将成为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的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基地的广西试点项目,是广西首例使用类壤土基质喷播复绿技术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编辑:刘容辰;校对:张文浩;审核:苏世峰)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