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员手持设备现场采集数据(方韦庆/摄)
本网讯(韦元皓 蒲礼翔 报道)近日,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测绘地理信息分院技术团队首次将手持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引入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域,以毫米级数字建模技术为矿山安全构建三维可视化防护网。
据悉,相较于传统测绘装备的单点采样模式,手持激光雷达通过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与轻量化设备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动态建模、全域感知”的突破性创新。在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中,原本需要72小时的传统巷道测绘任务,使用该技术仅耗时4小时即完成全场景建模,作业效率提升18倍,解决了效率低、精度不足以及对危险区域难以涉足等问题。
据了解,技术团队是在一次铅锌矿普查工作中首次使用手持激光雷达技术。技术人员发现,手持轻便的激光雷达设备在巷道中穿梭,快速获取周围环境三维空间数据,精确捕捉到巷道的轮廓、断层的位置、采空区的大小和形状等关键信息。“即便在光线昏暗、地形复杂的区域,也能实现高效、精准的数据采集。”该技术团队负责人介绍。
物勘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院将依托新成立的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项目组,继续探索更多先进技术在地质勘查和矿山安全领域的应用,为保障矿山安全生产、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提供新思路、新方案。(编辑:杜小品;审核:苏世峰;校对:刘容辰)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