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本局概况 > 局属单位信息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一〇核地质大队 广西壮族自治区放射性核素检测中心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一〇核地质大队 广西壮族自治区放射性核素检测中心简介

2023-10-08 16:03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网站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网站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一〇核地质大队(广西壮族自治区放射性核素检测中心),坐落在桂林八里街经济开发区。其前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三〇九队第十分队,1956年1月组建于湖南郴县许家洞,2000年属地化管理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一〇核地质大队”,隶属于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16年4月,获广西编办批复同意增挂“广西壮族自治区放射性核素检测中心”牌子,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放射性核素检测中心纳入广西壮族自治区核事故应急体系,成为核应急事故监测评价成员单位。2018年4月明确我单位为公益一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同年被广西科技厅认定为自治区第三批科研院所。2019年我单位兴安基地批准设立广西自然资源厅桂北实物地质资料库,保管我区Ⅱ类实物地质资料,目前已开馆接收实物地质资料,可保管岩心约13万米。

单位内设机关科室16个,地质生产及辅助生产单位7个,后勤服务管理单位3个,下属医疗服务机构1个。现有职工56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72人,高级工程师66人,工程师136人。主要从事铀矿勘查及相关科研工作,军工核设施退役治理,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的技术性等工作;承担放射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技术性支撑工作,放射性核素分析与检测,放射性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放射性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检测,核地质设施的检测及退役后的环境评价和治理,核应急事故处理中的放射性核素检测,核技术应用与核材料研究。

建队六十余年来,累计完成各种比例尺普查面积25395平方公里;完成钻探工作量200余万米,槽探120万立方米,坑探20000米。为国家探明并提交多处大、中、小型X矿床,取得科研成果110项,其中3项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获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颁发的科研成果奖,17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957年6月提交的我国第一份铀矿储量报告,为中苏《关于苏联为中国在建立原子能工业方面提供技术援助的补充协定》的签订铺平了道路,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提供了核原料。

1991年9月,被国家授予“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1992年5月,被核工业总公司授予“核工业功勋地质队”;1992年8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地质勘查先进单位”;1994年10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2011年荣获“自治区国土资源系统先进集体”;2020年3月,荣获“2019年度全区机关事务工作先进集体”;2021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放射性核素检测中心荣获“自治区核应急先进集体”。

    在地勘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广西壮族自治区三一〇核地质大队(广西壮族自治区放射性核素检测中心)秉承持之以核的理念,坚持“履行公益职责、聚焦三核工作、拓展地质领域、服务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围绕核地质、核素检测、军工铀矿地质勘探设施退役整治工程等“三核”工作,履行好公益职责,助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办公地址: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八里街310小区

    办公时间:8:30-12:00  14:00-17:30

    负责人:韩福利

    联系电话:0773-6593049、0773-6593115(传真)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