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繁体版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机构概况 > 历史沿革

八桂大地之眼--广西地质矿产测试工作发展纪实

八桂大地之眼--广西地质矿产测试工作发展纪实

2013-06-17 15:15     来源:《广西的改革开放.地质矿产卷》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网站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1955年广西就有了地质系统的实验室,主要承担广西风凰锰矿和泗顶铅锌矿以及部分 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的分析,但仪器设备简陋,劳动强度大,效率不高。1957年成立岩矿鉴定组。1960年后,各地质队相继建立了一批队级实验室。依靠这些机构完成了改革开放前广西地矿系统地质矿产勘查测试任务。1979年11月广西地质局实验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这次会议贯彻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广西的情况研讨了地质实验工作如何贯彻 "调熬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和加强实验测试工作管理,提高实验测试工作的质量和及时率等问题,制定了实验工作技术责任制和各实验专业的质量检查和管理细则。1986年地矿部下发了《关于实验工作管理体制改革若干意见》,根据文件精神,广西的地矿测试工作开始在坚持为地质找矿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开拓地质测试市场。


   

  1990年,广西地质矿产测试研究中心通过了国家级计量认证。到1998年,通过省级计量认证的队级实验室有水文工程地质队、撰第二地质队、第六地质队、第七地质队、物探院、环水总站、桂林勘察院、柳州勘察院8个单位。这些队级实验室一般都配备有光谱仪、示波极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于萤光及各类型号的显微镜等常规测试仪器设备。除了完成本单位大部分的测试任务外,还承揽社会上一些测试任务。 到1998年底,广西地矿系统测试技术人员有1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 20多人,中级职称的60多人。测试分析技术从以化学分析为主过渡到以仪器分析为主,从常量分析到微量分析和痕量分析。分析流程从繁重冗长到简便、快速,从只能分析少数几个矿种的20几个项目发展到能分析几十个矿种的170多个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为全面完成化探样品的广西1:20万区域化探样品测试任务, 1979年开始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初期由于仪器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仍以发射光谱分析为主,未能达到预期效果。1981年,引进了ICPQ-l00型等离子光量计,利用等离子体光量计配合原子吸收、极谱、光谱、分光光度计、离子选择电极、原子萤光等分析手段,经过技术人员几年的研究探索,于1984年建立了以等离子体为主体的36个元素的配套分析方法,完成了1:20万化探样品的分析测试方法研究。1984年10月开始了1:20万化探样品的分析测试工作。1989年价值100多万元的3370型X-射线萤光光谱仪的引进,解决了1:20万化探样测试铌、钍、镓、铷、硅的测定问题。随后又购进了激光铀分析仪,解决了1:20万化探样品测试中的最后一个元素---铀的测试,分析项目达到42项,比地矿部规定的39项还多了3项 (钪、铷、镓)。检出限达到10-6——10-9,准确度和精密度也较高,标志着广西地矿测试技术已步入了全国先进行列。                                             

  1986年至1990年,先后研究成功微型电子计算机对化探数据的计算、汇集、处理、存盘、打印、绘制、质量监控图以及微型计算机与ICPQ-l00型等离子光量计联机控制应用系统等,使工作效率和质量大为提高。

  1979年至1992年,广西地矿测试研究中心共完成测试任务12915007指数,6480790项,为改革开放前二十三年 (1956-1978)的1·78倍,其间,1984年到1992年,共完成广西全境及省外一小部分共24万平方公里面积内44个化探图幅、7万多件组合样的测定。同时,队级实验室完成了大部分异常检查分析样品。1:20万区域化探样品测试,其工作量之大,测试项目之多及范围之广,技术水平之先进是广西前所未有的。这一项工作的完成,使广西地矿测试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1992年以前,地矿测试以本系统计划内任务为主,1993年,随着大批化探样品测试任务完成以及全局地矿工作压缩,计划内任务锐减,地矿测试开始面向社会,为社会提供广泛的测试服务,广西地质矿产测试工作进一步发展壮大。当前,广西地矿测试工作范围延伸到宝玉石鉴定、矿泉水水质检测、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建材实验等方面,全方位为社会服务。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