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地矿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善茂(左二)对做好海洋地质工作提出工作要求
潮起新时代,潮涌北部湾。作为广西唯一一家以“海洋地质”命名的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地质调查院(简称“海调院”),近年来积极贯彻国家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紧跟广西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的行动计划,以“海洋地质强院,服务向海发展”为航向,以“工作有突破、能力有提升”为驱动力,在立足海洋探宝中积蓄力量,在服务向海经济中拓展领域,在矢志创新中奔赴浪潮之巅,在耕耘北部湾中走出一条向海而行、向海而兴、向海而强的精进航线!
围绕向海经济海调院向海而行,图为海调院项目人员在海船上察看岩心
向海而行:在陆海统筹探宝中积蓄力量
在北海信义玻璃产业园,一辆辆满载石英砂的货车驶入厂区。“这些石英砂生产原料主要来自合浦县庞屋矿区,送入生产线后,将产出光伏玻璃。” 海调院高级工程师肖方源说。
近年来,拥有丰富石英砂矿资源的北海市先后引进了信义、新福兴、南玻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绿色光伏产业总投资超千亿元。
北海之所以能打造千亿元绿色光伏产业集群,得益于海调院等地勘单位不断发力石英砂勘查,为地方发展光伏产业提供矿产资源支撑。早在2018年,海调院承担的广西北海市铁山港中间沙矿区石英砂矿资源调查项目,属大型玻璃硅质原料矿床。
海调院党委书记欧业成表示,这是我院立足北海市矿产资源优势,坚持陆海统筹理念,根据“地方发展需要什么资源,我们就找什么资源”的找矿思路,既为地方发展千亿元绿色光伏产业提供资源支撑,又为我院稳步进军海洋产业打下良好基础。
才启新程,再接再厉。2019年,海调院派出由地质、水工环、测量等精兵强将组成的项目组,承担《北海市南海洋石英砂有限公司50000吨码头港池石英砂矿普查》《广西北海市南康镇瓦窑塘矿区石英砂矿详查》,达到中等类型的矿床规模。2020年承担“广西合浦县庞屋矿区石英砂矿详查项目”,评价石英砂资源量达到大型砂矿矿床。
为保障北海市发展千亿元绿色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22年,海调院参与编制了《广西北海市陆域石英砂矿勘查工作方案(2023—2025年)》,为北海市陆域石英砂矿石质量、资源储量、开发保护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编制总体规划,全面部署北海市陆域石英砂矿的勘查工作,保障北海市硅产业30年资源需求。
为了把陆域矿产勘查积蓄的力发挥出来,2021年海调院开展“广西海洋矿产资源综合调查评价项目”,为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编制北海市海洋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保护规划、海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利用提供必需的地质资料,为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提供矿产资源技术支撑。
近年来海调院积极拓展海洋环境地质领域,图为广西海岸带沉积动力监测与研究工作现场
逐浪而上:在服务向海经济中开拓奋进
2023年4月,广西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即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A场址海上升压站开工建造,标志着广西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迈入快车道。这个海上升压站顺利开工的背后,离不开海调院提供的技术支持。
2023年2月,海调院承担了“广西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A场址工程勘察(工程钻探劳务)”和“广西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A场址工程勘察物探技术服务”项目工作,通过钻探和物探工作,为广西首个海上风电场建设提供基础海洋工程地质资料。
据《广西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广西明确将海上风电作为“十四五”能源和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十四五”期间将力争核准海上风电800万千瓦以上,投产300万千瓦。
追风逐浪,这是海调院首次切入广西海上风电项目,早在2020年4月他们就开始谋篇布局海上风电项目,承担了“广西北海一号及北海二号测风塔项目勘察服务”项目,初步查明了风电场拟选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及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以及“东方海上1号风电场35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单道地震数据采集技术服务”项目,为东方海上1号风电场建设提供了重要地球物理数据。
追风逐浪,自2020年切入海上风电项目之后,海调院发挥海洋地质技术优势服务海上风电项目的范围不断扩展,服务的领域不断深入。2021年承担“广西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春季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调查(A、C、F区)”项目,为风电项目后期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对水质、沉积物和生物的影响提供了参考依据。2022年承担“广西海上风电项目L1场址可研勘察钻探”项目,初步查明了风电场拟选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及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为风电场的基础方案选择提供了地质依据。
御风而行,顺势开拓海上风电地质服务领域,是近年来海调院主动服务向海经济的一个缩影。逐浪而上,进军海洋基础地质调查、海洋工程项目勘察、海洋生态环境调查、海岸带地质环境监测、海岸带和海岛综合地质调查等领域,海洋地质服务向海经济的领域不断拓宽。
一是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海调院于2021年首次开展海洋生态与环境调查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项目海洋生态调查》,完成“广西平陆运河入海口地区海洋地质调查”,并承揽参与“平陆运河工程两阶段勘察设计工作第五标段”钻探劳务技术及物探劳务协作项目,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贡献地质技术力量。
二是积极融入海洋牧场、蓝色海湾、海沙资源等一系列广西及沿海城市重大产业与重大项目技术支撑服务,承担广西海洋牧场岩土工程勘察,为我区耕海牧渔把大海变成“蓝色粮仓”提供技术支持;开展广西北部湾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为该地区及广西海岸带下一步开展港口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主要围填海工程和海岸保护专门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承担广西岛(礁)综合地质调查与示范项目,为开发和保护广西岛(礁)提供环境和地质依据。
三是积极开拓海洋环境地质调查,承担钦州港金鼓江入海口围填海区海洋地质与环境地质调查、广西海岸带沉积动力监测与研究、廉州湾海域清淤工程前期调查论证、广西涠洲岛北部珊瑚礁生态修复项目海洋勘察服务等项目,为开发和保护海洋赋能。
海调院项目工作人员在海上作业
弄潮而歌:在矢志创新中奔赴浪潮之巅
“祝贺广西地方标准《海洋牧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预审通过专家评审!”2023年5月,一位名叫“梁远忠叔叔”的网友在某音平台如是说。
《海洋牧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的主要起草人杨敏介绍,从2019年承担“广西北海银滩南部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19年度人工鱼礁建设项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到2021年《海洋牧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列入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 年第二批广西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再到今年通过专家预审,我们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单纯地做项目,而是走出了一条承担项目——深入研究——制定标准的创新之路。
欧业成表示,《海洋牧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是我国第一个海洋牧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标准,是我院矢志推动海洋地质创新工作的典范,近年来,为了做大做强海洋地质品牌,我们以创新为内驱力,按照“一院一品”工作方案以及“海洋地质强院,服务向海发展”品牌建设要求,突出海洋地质工作职能,把生产业务部门的工作重心逐步调整到海洋地质工作上来。
刘枝刚介绍,为了增强海洋地质工作力量,我们把综合地质调查所更名为海洋生态环境所,地质环境与资源调查所更名为海洋矿产资源所,与海洋地质调查所、海洋地质方法所、海洋地质实验室一起,各生产部门主要职能全部面向大海,基本构成海洋地质工作全覆盖,提高全院向海发展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海调院不仅在发展方向和部门设置上向创新要素聚集,更是把创新落在具体项目和实践上,奏响新时代的创新之歌。
借智合力铸造创新之钥,培育海洋地质核心竞争力。以“广西海岸带沉积动力监测与研究”项目、“海洋环境地质野外观测站”选址及建设为切入点,加强与桂林理工大学、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沟通联系,力争年内启动野外观测站的建设工作。积极对接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组织开展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和面上基础研究项目的立项申报,开展联合科技攻关。
积极搭建创新工作室为平台,以项目为纽带,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覃旭健创新工作室”平台的引领作用,加强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申报、建设局“人才小高地”,通过项目实施带动人才培养,建立创新团队,推进海洋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
刘枝刚表示,海洋地质既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和建设海洋强区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下一步,我们要继续立足北部湾、面向广阔海洋,坚持向海而行、向海而兴的发展方向,在做大做强海洋地质品牌的过程中,为国家提供高质量的海洋地质技术服务支撑。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