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号角声中,广西壮族自治区二七二地质队(简称“二七二队”)心怀“国之大者”,除了在广西各地实施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外,还跨区奔赴云南省,开启了小金塘金矿项目的找矿征程。在深山之中,项目组成员以奋斗为笔,以使命为谱,奏响了一首激昂的找矿“奋进曲”。
胸怀“国之大者”,异乡唱响找矿开篇曲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在彩云之南的云南省丘北县,这片蕴藏着无尽宝藏与希望的土地,迎来了一支怀揣使命、砥砺前行的队伍——二七二队,该队多次深入丘北县实地考察,与当地业主紧密携手,为云南省地质找矿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奏响了一曲合作共赢的奋进乐章。
小水塘金矿地质勘查项目勘查区地处独特的地理环境,属于剥蚀低中山地貌和岩溶峰丛洼地地貌,地势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之势,最高海拔达 1667 米。该项目站在以往地质工作成果的基石上,聚焦采矿权范围内已发现且具备进一步勘查或开采价值的矿床(体)。通过运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勘查手段,实施加密取样工程控制,并开展全面细致的测试、试验研究,力求全方位、深层次地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以及开采技术条件。进而开展概略研究,精准估算资源量,最终为矿业权延续及矿山建设初步设计提供不可或缺的地质资料,有效降低矿床勘查开发的投资风险,收获合理的经济效益。
在矿区矿体的勘查工作,项目组精益求精,详细确定矿体的数量、赋存部位、顶底板岩性及分布范围,为每一个矿体绘制精准的“户籍档案”;精确掌握工业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结构、厚度、品位及其变化特点,以及矿体的连续性;仔细排查主矿体内无矿地段及夹石的规模、形态、产状及分布规律,确保勘查工作的完整性;详细鉴别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的种类及含量、共生组合以及矿石的结构构造特征;精准查明矿石中有用、有益、有害及共(伴)生组分的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并对共伴生矿产进行综合评价,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与此同时,在项目总体目标的指引下,水、工、环地质工作也有条不紊地展开。详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如同为矿区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客观评述矿区地质环境质量,科学预测环境地质问题,为矿区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进行矿石加工选冶实验室流程试验或类比试验,为后续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项目伊始并非一帆风顺。项目组面临着诸多棘手难题,项目负责人赵晓孟介绍,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区外的地质找矿项目,对当地情况陌生,资料收集匮乏,只能在摸索中依据现有设计推进工作,项目组迎难而上,从基础地质资料着手,查文献,看书籍,请教专家,时常与副队长侯伟、专业副总工梁徐文视频会议探讨问题至凌晨。钻探工作更是遭遇“拦路虎”:地层与广西大不相同,导致打钻困难重重。
但项目组并未气馁,而是积极探索,改进钻探工艺,让项目得以顺利推进。此外,项目所在地海拔较高,虽地形不算复杂,却饱受缺水困扰。面对困境,他们因地制宜,巧妙利用雨水、抽取地下水,甚至从矿山拉水,保障钻机等设备的正常运转。即便如此,地层脆碎致使岩心破碎、卡钻等问题仍不时出现,给工作增添了不少阻碍。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目前该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圈定矿床规模达到小型。
秉持奋斗精神,深山演绎团队奋进曲
在群山环抱之间,地质人的奋斗之歌激昂奏响。“这是我工作十一年来遇到条件最好的矿山。”赵晓孟的话语,带着一丝欣慰,更饱含对地质工作的深情。
晨曦初绽,山间的清风还带着丝丝凉意,项目组的成员已肩挎地质包,毅然迈向各自的“战场”。赵晓孟穿梭在崎岖蜿蜒的砂石路上,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为了获取精准的地质数据,认真记录每一个地质点。
不知不觉间,已至中午时分,地面被烤得滚烫,仿佛能蒸腾起无形的热浪。汗水湿透了赵晓孟的工作服,紧紧贴在他的身上,但他浑然不觉,一心沉浸在工作之中。“相较于广西,这边昼夜温差较大,只要不下雨,我们每日坚持上山。”赵晓孟道。
曾有一次,前一日的大雨让探槽积满了水,目测颇深,大家皆面露难色,不敢冒然下去。而赵晓孟却毫不犹豫,率先踏入水中,积水最深之处没过膝盖。“当时没考虑太多,探槽里可能有矿,我必须下去!一点点水而已,回来晒干就行了。党员要起到带头作用嘛。”他的话语掷地有声,行动更是以身作则,为团队树立了榜样。受其感染,新员工何光武深受触动,郑重地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当夜幕降临,晚餐时间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烈交流工作中的点滴心得,共同攻克难题。夜晚,当繁星点点,他们仍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努力掌握地质勘探技术和理论。刚毕业的何光武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主动学习、探索,为项目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小何成长很快,现在已经可以独立写报告了”赵晓孟感慨道:“他前段时间还考取了矿业权评估师,是个好苗子。”
走进项目组办公室,地板上、茶几上、文件柜上……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矿石标本,它们见证着团队的辛勤付出。“之前忙碌时,我们手中不是放大镜与岩心,便是记录本和图纸。单是一个矿区,地质填图记录本就写了二三十本。”何光武说着,他拿起一本地质填图记录本,缓缓翻开。只见字迹清晰刚劲,每一项记录都详尽规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吃苦耐劳,早已深深烙印在项目组成员的灵魂深处。野外工作环境艰苦卓绝,交通不便,山路崎岖难行,住宿简陋,饮食无常,常常饱一顿饥一顿。然而,这些艰难险阻并未成为他们前进的绊脚石,反而铸就了他们钢铁般的意志。
谈及娱乐活动,何光武微笑着说:“我们平日并无过多娱乐,把讨论问题当作一种乐趣。空闲的时候,能去镇上买上一杯蜜雪冰城,便是最大的满足。”他们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勇气,在这艰苦的环境中砥砺奋进,用坚定不移的毅力诠释着地质人的担当,在深山之中谱写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奋进曲。
践行使命担当,协力奏鸣找矿腾飞曲
小水塘金矿项目承载着二七二队对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坚定承诺与深厚情怀。在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这场接力赛中,它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棒,凝聚着全队上下的心血与期望。
近年来,二七二队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及“十四五”地质勘查工作要求的指引下,全队上下齐心协力,进一步夯实公益职能,精心培育地质勘查产业,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持续提升大地质综合服务能力,以从容姿态适应新时代层出不穷的新业务需求。
2024年,二七二队在地质勘查领域成绩斐然:新增地质勘查项目合同额一举突破 3100 万元大关。其中,合山市北泗镇屯山村朝南山石灰岩矿详查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方案技术服务补充勘查项目经详细勘查,查明保有资源量高达 6287.73 万吨,潜在经济价值达 18 亿元,矿产规模达到大型,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广西成广矿业有限公司乐业板塘金矿采矿权延续技术服务项目同样成果丰硕。经过不懈努力,已查明保有(控制资源量+推断资源量)金矿石量 297 千吨,金金属量 521 千克,潜在经济价值 2.6 亿元,找矿成效显著。
广西博白县双旺镇三张塘饰面用花岗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总体方案项目,亦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提交饰面用花岗岩矿查明资源量(控制+推断)为3328.63万立方米,提交饰面用花岗岩矿可利用资源量(控制+推断)2295.53万立方米,为石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广西田林县那比乡普农金矿地质勘查技术服务项目更是亮点频现。通过细致勘查,查明矿区矿石主要为辉锑矿,工业品位可达4.98%,其伴生矿产主要为金矿,预测矿体规模可达中—大型,为后续的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
与此同时,二七二队并未满足于现有成绩,而是以长远的眼光自筹资金积极开展找矿前期调查研究工作。目前,该队已顺利完成63个重点区块的成矿有利地层、构造、成矿潜力评价等调查工作,涉及金、铜、铅锌等15个矿种,犹如在广袤的大地上精心绘制了一幅详尽的宝藏地图。经过层层筛选与分析,共圈定8个找矿靶区,为未来的找矿工作奠定了基础。
该队主要负责人表示,展望未来,二七二队将继续深耕地质技术服务领域,在探索的道路上永不止步。将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紧密合作,携手共进,共同奏响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和谐乐章。同时,持续坚定地走好“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智慧建设强化降本增效”的发展路线,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征程中,加大政策研究力度,增加科研投入,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确保科技创新的引擎持续发力,为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